9月16日!美国把日本汽车的进口税从25%降到到15%,东京时间16日下午1点01分生效。要知道,今年4月,美国还大张旗鼓地把进口车关税从10%飙到25%,白宫当时拍着胸脯说“这是守好本土汽车业的最后一道门”。结果呢?门没守住,自己先把规矩改了,这脸打得比谁都响。先说说美国老百姓的反应。之前25%的高关税,直接让日本车在美国的售价涨了一大截—平均每辆车贵了1.2万美元!不少美国人买日本车就是图个实惠,这下好了,钱不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。美国本土车企更别提多狼狈了。福特今年上半年的电动车业务,直接亏了32亿美元,比年初预计的全年亏55亿还超了不少;通用更夸张,直接把50亿美元的电动车工厂投资给推迟了,理由就一句话“没人买”。就连特斯拉,在美国本土的销量都掉了12%,不少订单被比亚迪的海外版车型抢了去。为啥会这样?很简单—美国本土电动车要么续航短,要么比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贵30%,老百姓又不傻,当然不买账。更要命的是零件断供。美国自己造的汽车零件,连一半都不到,才45%!像车载芯片、电池里的正极材料,70%都得靠进口,而日本就是主要供货商。之前25%的关税一落地,日本零件商也扛不住,供货慢了不少。今年6月,福特在密歇根州的工厂,就因为缺日本的车载芯片,停了整整两周,少造了5万辆车,损失惨了。美国突然对日本“松口”,当然不是好心。日本想拿这10个点的关税优惠,付出的代价可不小。有东京政府的内部文件露出来,日本答应未来三年多买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,光大米就得多买75%;还得配合美国搞半导体—让本土的信越化学继续限制对华出口,再和英特尔一起,砸120亿美元在广岛建芯片厂,专门造汽车芯片。更关键的是,日本还得帮美国在东南亚搞“汽车供应链联盟”,想把中国排除在外。说白了,就是拿好处就得听话,美国这算盘打得,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响。最让人看不过去的,是美国的双标。同样是进口汽车,对中国电动车加的税高达100%,还不准美国车企用中国电池;对欧盟,虽然维持10%的税,但去年因为美国的补贴政策,欧盟直接反制,现在还僵着;唯独对日本,又是降税又是给100亿美元电动车补贴。这不是看人下菜碟是什么?明摆着把日本当“小弟”,拉着一起对付中国。可日本车企也不傻。关税降了,丰田、本田的股价在东京涨了3%,但丰田CEO佐藤恒治立马给员工敲警钟:“别被短期利好骗了!”为啥?因为美国市场的利润早被关税和供应链成本榨得没多少了,日本车企转头就把更多产能挪到了东南亚—美国想绑着日本对付中国,结果人家悄悄转了战场,这波操作也是绝了。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,美国搞关税根本不是为了“保本土”,而是自己的电动车技术跟不上了。中国早就能造固态电池了,电量比美国的多20%,还便宜15%;智能驾驶方面,中国的L4级技术都在不少城市用上了,美国还在搞试验。美国汽车研究中心说了,就算没有关税,美国电动车技术也比中国落后3到5年。靠降税根本补不上这个差距,毕竟日本车企的电动车技术,也得靠中国宁德时代授权。现在的局面多讽刺:美国想靠降税救本土车企,结果工人还在罢工要涨薪,因为大家都知道,车企竞争力没上来,失业风险还是大;欧盟直接看不下去,联合韩国要去WTO告美国,说它的“差别关税”违反规则;日本拿着优惠,却偷偷往东南亚跑。说到底,美国这次降税就是个“应急补丁”。电动车时代都来了,还想着靠关税搞霸权,根本没用。老百姓买账的是便宜好用的车,车企能活下来靠的是技术,不是关税。美国要是还不琢磨怎么搞技术,光靠耍手段,早晚得被甩出电动车的赛道。而那些盯着技术、愿意合作的国家,才能在这场汽车业的大洗牌里赢到最后。信息来源:美国降低日本汽车关税的政策于2025年9月16日东京时间13时01分正式生效,这一事件的核心信源是美国政府的官方声明